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我所王立民书记和部分科研人员参加“建设新丝绸之路——中阿经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 \

  \
    2014年11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的“建设新丝绸之路——中阿经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我院的有关 专家围绕建设新丝绸之路这一学术热点问题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会议由我所前所长陈筠泉荣誉学部委员主持。来自我院哲学所、宗教 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国文学所及近代史所等相关专家从不同视角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当前的展望,偏重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 流与合作。来自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贵宾也受邀参会并做了发言,来自哲学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科研局、国际合作局、政治学所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及世界文明比较 研究中心人员、院内外的媒体记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所王立民书记、姚介厚荣誉学部委员、李鹏程研究员、杨深研究员、王柯平研究员、刘一虹研究员等参 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原副院长汝信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 设想以来。关于丝绸之路的研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下,建设新丝绸之路是我国政府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世 界上不少地方存在不安定、不确定因素,还有一些全球性问题如生态、气候问题需要共同面对,协力解决。建设新丝绸之路对确保广大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具 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的目标是Coorperation(合作)、Win-win(共赢)、Development(发展)和Prosperity(繁 荣),就是要通过这一宽广地带各国人民的紧密合作而获得共赢,以达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关系到多少亿人民的切身利益并影响世界格局的一件大事。
    汝信指出,今天研究丝绸之路离不开对历史的研究。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是东西方之间最早架起的一座桥梁,把原本属于一个大陆架却又 长期隔绝的欧洲和亚洲链接起来。他回顾了丝绸之路在古代的基本情况及名字的由来,谈到了上世纪80年代UNESCO组织支持的丝绸之路考察与研讨活动,指 出当时的研讨仅限于研究历史,未能涉及现实意义。现在国家投资400亿美元建设丝绸之路,使这一宏伟计划的实现具有了可能性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汝信认为,丝绸之路是从事世界各种主要文明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最好样本。丝绸之路不仅历时久,而且涉及的地域极其广大;不仅涉及当时世界上几 种主要文明(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西欧),而且影响面广而大(经济贸易、思想、文化、宗教、科技、文学艺术乃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以圣 友寺、法门寺的文物、外来农作物引进、制糖与蒸馏酒技术、四大发明等为例说明了中外文明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及交融变化。这些历史事实的研究表明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经不起历史检验。各个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尊重、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正道。这是建设新丝绸之路时从历 史得到的启示。
    来自宗教研究所的金宜久荣誉学部委员作为《中阿宗教文化交流》的主题发言。他主要讲述两方面内容。一是回顾了《汉书》、《后汉书》,特别是《旧唐书·大使 传》等文献中记载的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交流史,回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中阿文化交流情况。二是以内容丰富而生动的图片展现了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及丰硕的 成果,包括建筑、绘画、书法、器物等多个方面。
    来自外国文学所的郅溥浩研究员做了《丝绸之路与中阿文学交流》的主题发言。他首先回顾了中阿科学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指出阿拉伯民族广泛接受外来文化又加以 创新,在文化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在世界文明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古兰经》含有大量故事、传说、格言、寓言等内容,是研究文化文学的重要来源。他以丰 富的文学案例分析了中阿文学上的相互影响。如《板桥三娘子》、“念奴娇”、大鹏鸟、树上生小儿、女儿国、昆仑奴等。
    来自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的徐小杰研究员做了题为《探究中沙能源文明推动能源丝路建设》的主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中沙能源文明现状和我国主要原油进口来源 国情况,分析了未来中国和沙特阿拉伯能源供需和发展趋势,接着他分析了与沙特展开能源合作及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双方应该建立一种基于石油、超越石油; 基于贸易、超越贸易和基于双边、超越双边的合作关系。
    我所的王柯平研究员做了题为《走向复兴的丝绸之路》的主题发言。他首先指出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我国政府丝路建设战略性思考的基础 上,着重论述了当前对丝绸之路的重思与构想、建设与规划。他认为应该建立国际公共产品把战略思考具体化,应建立四类项目(奉献型、合作型、创造型、支持 型)作为抓手,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为重建全球新秩序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来自近代史所的马勇研究员做了题为《丝绸之路与中国文明的情怀》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应该从全球史和文明史的视野出发,去探讨中国文明扮演 的角色。通过丝绸之路研究,可以对中华文明有新的发现。第一,中华文明很早就有全球化的视野。第二,中国传统社会对商业资本和商业贸易的抑制是有选择的。 第三,贸易自由在中国是绝对的、非限制性的。
    主题发言后,与会者就上述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来自沙特的贵宾也做了发言。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所前所长陈筠泉荣誉学部委员做了会 议总结。他指出,丝绸之路横贯东西、连接欧亚,是东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贸易通道。沿着丝绸之路,各国商贸往来在丰富了沿途各国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截留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我们期待在丝绸之路的研究中,有更多学者深入探索不同文明交汇与融合的发展机制,为今天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 作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他最后强调: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丝绸之路促进了中阿文化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 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加强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友好往来,促进两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最后,与会专家合影纪念。会议取得圆满成 功。


上一篇:我所主办的“中国-越南核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召开
下一篇: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2014)在河南大学举行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主办:中国哲学史学会
周期: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5-0396
CN:11-3042/B
邮发代号: 2-394
复合影响因子: 0.421
综合影响因子: 0.18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京ICP463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