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东亚儒学的问题与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报道

\

  2020年10月31日至1日,由厦门大学哲学系主办,福建省首届博导团队“朱子学前沿问题研究”承办的的“东亚儒学的问题与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320会议室和214教室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三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和热烈的探讨。

  31日上午8点30分,大会开幕式在320会议室召开,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福建省首届博导团队“朱子学前沿问题研究”负责人谢晓东担任主持人。他表示,欢迎全国各地的学者以及两名韩国学者来到美丽的厦门大学就东亚儒学的问题和方法进行学术交流。

  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曹剑波教授发表会议致辞。曹教授着重介绍了厦门大学哲学系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学科建设成就。厦门大学哲学系创办于 1922年,该系已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拟重点发展马克斯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技哲学四个学科。曹剑波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他希望厦大哲学系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来任教,从而壮大其力量。

  接下来,学者代表南开大学哲学院卢兴教授致辞。他简要阐述了会议主题的意义和价值,概括来说有两点:一是方法和视野的扩展。会议把儒学研究放在东亚这个更广阔的视野里,在这过程有益于从中国看东亚,通过东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改良和提升,也有益于从东亚看中国,把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带入东亚。二是该主题的社会意义。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今,一些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东亚国家,比如中国和韩国,对疫情的控制明显优于欧美等西方各国。或许,会议主题为儒学的现代发展拓宽了道路。

  9点开始了大会报告环节。大会报告的主题是中、日、韩儒学的问题及比较研究。第一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方旭东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院杨泽波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捷副研究员、南昌大学哲学系田炳郁教授和厦门大学哲学系乐爱国教授分别发言。大会报告的第二场10点40分开始,主持人是杨泽波教授,方旭东教授、厦门大学日语系吴光辉教授、南开大学卢兴教授和厦门大学谢晓东教授先后发言。这些发言涉及到了不少东亚儒学中的重要论题,比如四端七情问题和人心道心问题等。

  下午2点30分举行分组探讨,由上半场和下半场构成。上半场第一组会议在320会议室举行,主持人是卢兴教授,大家主要对朝鲜儒者的性理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上半场第二组会议在214教室召开,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担任主持人,学者们主要对朱子学的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下半场在16点30分开始,第一组主持人为华侨大学冯兵教授,大家围绕着日本儒学和东亚儒学的方法问题热烈讨论。下半场第二组主持人是华侨大学杨少涵教授,学者们就东亚哲学中的宽广议题发表了见解。

  11月1日上午9点,举行了大会报告的第三场,吴光辉教授担任主持人。报告人是五名博导,他们分别是郭美华教授、杨少涵教授、冯兵教授、同济大学陈畅副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张志宏研究员。他们分别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现象学等角度剖析了中国哲学中的研究对象。

  11点钟大会报告结束后,接着召开了会议闭幕式,由谢晓东教授主持。卢兴教授与杨少涵教授分别就31日下午分组探讨的情况向大家作了汇报。卢兴教授指出,第一组上下半场分别围绕着韩国儒学和日本儒学而展开讨论。学者们对在朱子学框架下的日、韩儒学进行了详细而精致的概念分析,对文献的掌握和对问题的敏锐性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杨少涵教授对第二组的论文作了简短述评,他认为国内学者对朱子学和朱子后学的哲学史研究突破了以往重考证轻分析的方式,其观点更为有创见,论证也更为严密。继而,方旭东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方旭东教授强调了三点内容:第一,福建省“朱子学前沿问题研究”博导团队有着强大的会议组织与执行能力,他/她们对学者们的细致而周到的服务令人难忘。第二,方教授引用了台湾学者张張崑將关于东亚儒学研究中心已逐渐由台湾转向大陆的说法,他进而指出本次会议或预示着厦门将成为国内东亚儒学研究的核心区之一。第三,本次大会的主题体现了一种现代视角,说明儒学研究范围已超出中国的地域限制而向外扩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学者去关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儒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本土儒学研究和东亚儒学研究结合起来很可能是儒学研究视域在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闭幕式的末尾,谢晓东教授致感谢辞。他表示,厦门大学哲学系应当在生产学术精品上多作努力,以配得上朱子学研究重镇的期待。谢教授再次对所有专程前来厦门大学参会的学者表示感谢。展望未来,该博导团队还会继续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界同仁的支持和鞭策。谢教授还提议大家给会务组的六名同学鼓掌致谢。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除了乐爱国、吴光辉和谢晓东教授之外,厦门大学“朱子学前沿问题研究”团队中的陈强副教授、申祖胜助理教授和李璐楠助理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并宣读论文。朱人求教授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参与了本次会议。


上一篇:会议综述 | 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暨庆祝李存山先生七十寿辰会议顺利举行
下一篇:儒学实践的理性反思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主办:中国哲学史学会
周期: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5-0396
CN:11-3042/B
邮发代号: 2-394
复合影响因子: 0.421
综合影响因子: 0.18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7)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京ICP463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