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诠释意向与视域
作者:刘光洁
关键词: 有子; 因不失其亲; 亲亲; 亲贤; 仁;
摘要:《论语·学而》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一句,历来歧解众多,但主要表现为"亲亲"与"亲贤"两种不同的诠释意向,基本都以孔孟仁学为其根本指向,是对孔孟仁学实践的具体阐发。随时代发展其诠释视域经历了"人之德行""人之才能""人之为学""人之修行"与"人之交际""人之择姻"等由内到外的转化。"德才学修"视域下的"亲亲"与"亲贤",主要向内指向仁学的克己修身层面,而"交际择姻"视域下的"亲亲"与"亲贤",主要向外指向仁学的爱人亲民层面。"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其内涵在时代环境、学术取向和语言事实三者之间的互动制约中逐渐走向了丰富。
上一篇:数字卦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下一篇:《管子》的“中正”之道